没有什么辈分之说,只有分几代

有人说吴美莲是黄梅戏“第四代”演员,我觉得似乎不太妥当,应该是“第三代”吧。

好像有人说,严凤英、王少舫等那一批黄梅戏巨星为黄梅戏“第一代”,似乎没有争议。

但所谓“代”,不仅仅是“代表性”的“代”,而是“一代人”的“代”。

那么,属于黄梅戏“第一代”的演员,其实很多。凡是在“五朵金花”崛起之前,就已经小有名气,能够担纲主演的优秀演员,都算是“第一代”。

比如黄宗毅、麻彩楼、王凤枝等老一辈演员,他们在1979年之后,还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,但应该算为“第一代”这个群体的成员,不能算是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。

以“五朵金花”为代表的一群黄梅戏演员,一般被称为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。但一些年龄比她们大的一些资深演员,如胡静、杨长江、潘启才、丁同、陈小成、黄新德等等,也算为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。

而在年龄上比“五朵金花”小一些或年龄相近的一批黄梅戏演员,如张辉、将建国、韩再芬、周莉、孙娟、余顺、李文、赵源源、周源源、徐君、马自俊、熊辰龙、潘文格、满玲玲、张小萍、刘国平、陈炎根、何玲、印存斌、尤元春、周珊、茆建琳等等,以及一些我一时想不起来以及我不了解的演员,他们都应该属于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。

不过,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中,最具代表性的演员,当推黄新德、马兰、韩再芬,还有吴琼、张辉、杨俊、吴亚玲、李文、赵媛媛、周源源、周莉、余顺等。新德、马兰、韩再芬3人,堪称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中的“领军人物”。

但是,黄梅戏事业的发展,是一个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中,非常优秀的演员确实很多,正是他们,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努力,带来了黄梅戏“第二期”的繁荣。

黄梅戏“第二期”,从恢复上演传统戏,即从1977年,一直到1997年。

如果以1997年为“分水岭”,黄梅戏舞台上,出现了很多原创的新戏,如《徽州女人》、《长恨歌》、《秋千架》、《乾隆辨画》,乃至最近的《雷雨》、《逆火》、《徐锡麟》等等,给黄梅戏舞台带来了新气象,黄梅戏的事业,应该算是进入了“第三期”。

黄梅戏事业的“第三期”,仍然是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所创造的,而不是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所创造的。

那么,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在哪里呢?

在我看来,以“七仙女”为代表的青年一代黄梅戏演员,他们才算是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。但是,他们作为一个群体,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,从而给黄梅戏事业带来“第四期”的繁荣。

在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中,比如吴美莲、程丞,还有一大批不到30岁的青年演员(包括一些30出头的演员),他们在渐渐崭露头角,给黄梅戏舞台带来新气象。

但是,由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担纲主演的黄梅戏原创大戏,似乎还很少。

我所知道的,似乎只有程丞的《英子》、陈晓玲的《槐树谣》。吴美莲也主演了《相思泪》、《金钗记》等,但前者似乎是根据越剧移植改编,后者算是传统戏吧。吴美莲主演的现代戏《山乡情悠悠》,不知有没有完整的舞台版?

总的看来,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还没有给黄梅戏事业带来“第四期”的繁荣。但他们在努力,在成长。

至于在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中,那几个演员最终能够成为“代表性演员”、“领军人物”,现在还很难说。

但程丞、吴美莲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演员,有很大潜力有待发挥,如果黄梅戏事业还会有“第四期”的繁荣,就要看他们的努力了。

至少今后几年内,黄梅戏舞台还是以“人到中年”的“第二代”黄梅戏演员为主,“第三代”黄梅戏演员也将日趋成熟,也很有可能为黄梅戏带来“第四期”的繁荣。

黄梅戏演员辈分 扩展

黄梅戏演员的辈分是邢绣娘,严凤英,马兰,韩再芬,王少舫,吴琼等。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人生路 天上人间绝唱。黄梅戏的创始人是邢绣娘。邢绣娘(1749-1818),本名邢秀莲,出生于演唱世家。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,因扮相俊俏,唱腔甜美,出道不久便赢得了“不要钱,不要家,要听绣娘唱采茶”的美誉。邢绣娘出身贫寒,自幼聪明伶俐,乖巧可人,喜爱歌唱,且歌喉婉转,音韵悠扬,她的演唱别具一格,深受民众喜爱,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,并获得了“黄梅名伶”的御赐墨宝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888-888-8888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sytnsw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